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中冶 > 要聞聚焦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刊發中冶集團理論宣傳文章《堅持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來源: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 作者:宣傳處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13日 訪問量:
+ . -

  日前,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2023年第4期刊發中冶集團理論宣傳文章《堅持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擘畫了發展目標。中冶集團步步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一招不落貫徹落實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以世界一流的使命擔當、自主創新的引領作用、問題導向的工作思維、精益求精的品質堅守、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堅定不移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資產質量持續優化,創新動能更加彰顯,抗風險能力穩步增強,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奠定雄厚的科技支撐。

  

        全文如下:

堅持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擘畫了發展目標。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冶集團)是全球最大最強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近年來憑借鋼鐵冶金領域積累的專業技術優勢,在礦山工程與運營服務、核心裝備與鋼結構、房屋建筑及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工程、生態環保與文旅工程、新能源與礦產資源開發、綠色健康智慧地產領域成功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冶集團步步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一招不落貫徹落實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堅定不移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資產質量持續優化,創新動能更加彰顯,抗風險能力穩步增強,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奠定雄厚的科技支撐。

  一、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成果豐碩成效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作為“世界一流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先鋒隊、新興產業領跑者排頭兵”,中冶集團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賴以生存、贏得戰略主動的法寶,以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牽引,以打造具有超強核心競爭力的冶金建設運營最佳整體方案提供者,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基本建設最可信賴的總承包服務商為目標,努力打造價值創造力強、市場競爭力強、創新驅動力強、資源配置力強、文化軟實力強的世界一流投資建設集團。

 ?。ㄒ唬┚劢龟P鍵核心技術,持續攻克系列“卡脖子”難題

  以攻克冶金建設領域181項核心技術和實現完全自主為方向,形成大項目、大團隊、大平臺、大交流機制,迅速占領技術高地。為突破萬能軋機這一核心裝備長期被國外壟斷封鎖局面,中冶集團歷經十年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出可生產高鐵重軌的萬能軋機,并在產品斷面尺寸精度、全長尺寸均勻性、表面質量及平直度等關鍵技術指標方面實現了對國外的超越,有效解決了中國高速鐵路建設重型軌道鋼生產制造“卡脖子”問題,推動了核心裝備自立自強,為我國高速鐵路建設快速發展、高鐵用軌生產裝備技術“走出去”提供強力支撐。

 ?。ǘ┚劢怪卮罂蒲衅脚_,原創技術策源地基礎更加夯實

  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攻堅克難,充分發揮重大科研創新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目前擁有鋼鐵工業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硅基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8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級科技平臺數量、國際標準化工作整體水平靠前。作為國家級研究中心,硅基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陶瓷及光通信產業發展所需硅基材料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解決制約我國硅基材料研發的重大瓶頸技術問題,為實現硅基材料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供堅實技術保障。

 ?。ㄈ┚劢箻藴蕦@季?,國際地位與話語權穩定提升

  系統分析產業技術生命周期和專利集中度,繪制專利技術發展路線圖和技術功效矩陣,形成組合式專利布局。截至2022年底,累計有效專利超過47000件,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和有效專利數均保持穩定增長,成為唯一一家連續三年榮獲中國專利金獎的企業。憑借全產業鏈專利布局,中冶集團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定,累計編制各類標準1000余項,其中國際標準63項、國家標準602項,是唯一一家擁有2個國家級標準創新基地的央企。國際國內標準的制定極大提升了集團在行業乃至國際上的話語權,承擔了臺塑越南河靜鋼鐵、馬來關丹鋼鐵、印尼德信鋼鐵等全球近年來幾乎所有的大中型鋼鐵綠地項目,打造了斯里蘭卡科倫坡高速公路、柬埔寨金邊新國際機場、科威特薩巴赫薩利姆大學城等一系列海外標志性基本建設工程。

 ?。ㄋ模┚劢瓜到y集成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韌性持續增強

  緊扣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持之以恒做精做強做優咨詢、勘察、規劃、設計、建設、裝備、運營全過程每個環節的“看家本領”,不斷提升工程總承包能力和產業鏈價值整合融合能力,把創新真正落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努力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不斷以高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冶金建設主業為例,目前焦化、燒結、原料場、煉鐵等工序多項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公司壟斷,煉鋼、連鑄、熱軋、冷軋等工序多項大型裝備取得重大突破,綠色節能環保、智能管控等多項先進技術實現“國內首創”“世界首創”。

 ?。ㄎ澹┚劢箘撔律鷳B優化,專精特新孵化能力逐步凸顯

  牢固樹立創新生態觀,持續完善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了體系化培育科技類企業的良好生態。培育孵化出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8家省部級專精特新企業,均居于價值鏈上游,已成為整個集團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旗下中冶賽迪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在智能化、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等領域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強勁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標志著集團的創新生態已具備培養世界一流科技企業的能力。

  二、全面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的探索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中冶集團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集團全局工作的“牛鼻子”,堅持世界一流的使命擔當、自主創新的引領作用、問題導向的工作思維、精益求精的品質堅守、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強戰略定力、更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技術。

 ?。ㄒ唬﹫猿质澜缫涣鞯氖姑鼡?/strong>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殷殷囑托,緊緊圍繞“四個一流”發力,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在打造一流質量方面,堅持“加速科技賦能、提升技術引領、夯實質量管理”理念,將科技創新貫穿到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各環節,著力推動技術質量管理提質增效。在爭創一流業績方面,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營收增長動力源,不斷鞏固冶金建設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拓展基本建設與新興業務增量發展空間,持續提升企業營業收入、新簽合同、利潤總額等經營指標。在鍛造一流項目方面,以重大關鍵技術為突破口,推動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使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推動項目建設的“最大增量”。在培養一流團隊方面,積極搭建創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不斷完善“大國工匠”培養體系,加快鍛造高素質創新隊伍,積極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

 ?。ǘ﹫猿肿灾鲃撔碌囊I作用

  深刻認識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隱患,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大局的突出地位,超前部署“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的系統性科技戰略,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設備。在鍛長板方面,充分利用70多年的技術積淀,把冶金等工業領域形成的“水電氣”集成技術優勢延展至民用市政領域,爭當這一領域的突破者、創新者、引領者。自主研發賽道主體結構的噴射混凝土材料、雪車雪橇賽道施工方法、雙曲面賽道混凝土面的平整度檢測及控制方法等88項發明及實用信息專利技術,成功應用到北京冬奧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建設中,取得在零經驗下建設大型冰雪運動場館的重大突破。在補短板方面,針對國外關鍵技術和裝備的長期壟斷,從行業長遠科學發展角度出發,奮勉攻關、逐個破解。統籌設計河鋼宣鋼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示范項目,率先完成氫冶金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體工廠,有效推動傳統鋼鐵生產用能向低碳無碳的“氫冶金”轉型,使煉鐵碳排放降低70%以上。在發揮鏈主作用方面,秉承互利互惠互贏理念,積極打造產學研用科研創新聯合體,充分聯合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揭榜攻關”,實現協同創新、成果共享、風險共擔。

 ?。ㄈ﹫猿謫栴}導向的工作思維

  始終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全力攻堅冶金建設、基本建設、新興業務等領域,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高效化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智能化方面,構建“五位一體”智能生態體系,深入開展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研究,開發出國內首個基于自主芯片架構的數字基礎設施平臺、首個全流程實戰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世界首座鋼鐵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等智能制造標桿項目。在綠色化方面,加大新工藝、新流程、新技術研發力度,推出覆蓋工業節能、固廢、危廢處置、高效能源、超低排放、高難廢水處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核心產品,助力實現產品和設備的國產化。在低碳化方面,打造集“制造流程、能源結構、節能技術、智能管控、行業協同”五位一體的全流程低碳技術體系,實現低碳冶金的制造流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節能技術優化三大突破。在高效化方面,統籌推動鋼鐵生產總體設計優化與系統高效協同、單元工藝升級、資源全面利用、產線高效生產等四大領域的科技創新,有力推動鋼鐵工業生產平穩高效運行。

 ?。ㄋ模﹫猿志媲缶钠焚|堅守

  堅決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方針,將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追求卓越的質量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于創新鏈與管理鏈深度融合全過程,以科技創新促進工程質量水平穩步提升,不斷積蓄原創性科技競爭優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5項,連續多年名列冶金及建筑類央企第一;不斷完善工程項目科技創新體系,在施工中創造和運用先進施工技術和方法,獲得中國土木工程領域最高獎項詹天佑獎24項;不斷以技術攻關解決工程項目疑難問題,以質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質量,獲得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135項;不斷用全面、系統、科學、經濟的工程質量管理理念和有效管理方式,組織并督促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企業確保工程質量,獲得工程建設領域跨行業跨專業國家級質量獎國家優質工程獎288項。

 ?。ㄎ澹﹫猿指矣趧倮膴^斗精神

  中冶集團廣大科技人員牢固樹立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信念和精神,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迎難而上、敢想敢做、善作善成,在關鍵時刻充分彰顯央企“頂梁柱”“壓艙石”的本色與擔當。面對抗疫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資源有限等困難,充分發揮全面的科技建造實力、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完成國內首個新一代醫用模塊化隔離單元產品樣箱試制,編制首個應急醫用隔離單元的國家標準。遵循“戰時集成高效建造、戰后廣泛周轉使用”的產品化方向,進一步加大對模塊化、標準化、裝配式建造、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研發,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完成各項防疫建設任務,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

  三、以科技創新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中冶集團始終肩負央企責任擔當,著力在黨建引領保障、創新方向聚焦、創新能力躍升、創新活力激發上下功夫,不斷推動企業在科技創新高地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ㄒ唬┮浴包h建引領”保障創新成效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推進黨的領導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把科技工作中的難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結合科技創新工作特點,修訂完善企業各項議事、決策制度,在科技項目立項、審批和科技成果認定等工作中,堅持集體決策制度,保障科技管理規范高效。通過目標管理促融合,將技術創新目標與黨組織建設目標、黨員崗位責任制目標同步設計、同步下達、同步公開承諾、同步檢查督促、同步考核兌現,使黨建工作的“軟實力”真正變成科技創新的“硬支撐”。

 ?。ǘ┮浴八膫€面向”確定創新方向

  緊跟“四個面向”要求,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全球產業發展對冶金建設、基本建設與新興業務提出的時代命題,著眼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參與科技創新競爭、挑戰科技創新風險、加快引進國際人才、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探尋增長新動能。著眼經濟主戰場,堅持實戰化導向,研發出一批、產品化一批、產業化一批,在市場中接受檢驗、創造效益。著眼國家重大需求,自覺在國家大格局、大目標、大戰略中找準定位和謀劃發展,主動服務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打造城市綜合體、交通市政、主題公園、綜合管廊、生態環保等重大工程。著眼人民生命健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標準到科研到產業引導,推動健康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力支撐“健康中國”建設。

 ?。ㄈ┮浴八逆溔诤稀蓖苿觿撔萝S升

  牢牢把握“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發展走向,調動企業、高校院所、智庫、金融、人才等各方面力量抱團發展、鏈式競爭、生態協同,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緊密合作、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強化創新鏈的動力作用,將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所等創新主體有機結合,構建起從理論研究、實驗室研究、中試基地、核心產品制造、設計應用到工業應用的完整創新生態鏈。拓展產業鏈的載體作用,發揮各方優勢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創新鏈,以集群性成果推動產業整體性升級,不斷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完善資金鏈的給養作用,為集團內外創新鏈產業鏈上的各類主體提供精準有效的資金支持,把有限的資金資源配置到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塑人才鏈的支撐作用,加快創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發布《首席專家及專業技術領域首席專家管理辦法》等制度,把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研人才隊伍對接到創新鏈產業鏈各環節中,有效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ㄋ模┮浴八捻椄母铩奔ぐl創新活力

  以推進創造型引領性改革為牽引,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科研人員構建起良好的創新生態。在研發保障方面,切實提高研發投入力度和強度,規范研發費用會計核算,增強專利技術的資本化積累。在中長期激勵機制方面,主動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處置和收益分配的具體措施和實現路徑,以合理高效的中長期激勵機制多層次、全方位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在考核評價體系方面,統籌圍繞系統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攻克、實際問題解決等設立考核評價指標,最大化實現科研方向的引導、科技資源的優化整合。在容錯糾錯機制方面,制定科技創新容錯清單、運行規程,容許創新者創新失敗,消除創新者后顧之憂,讓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創新工作。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 中科匯聯承辦,easysite內容管理系統,portal門戶,輿情監測,搜索引擎,政府門戶,信息公開,電子政務